找到相关内容81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加行之观世音法门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一

    每一个菩萨的名号,同修行做功夫的经验有关系的,观察世间,自然界一切音声而悟道而成道的。所以他的报告在《楞严经》上很重要一段,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修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?他的报告第一句话:从思修入三摩地。这...了,刚刚好下了一点雨,现在他也不给我们听了。不然下雨,滴滴答答,从思修,声音方面的,从声音这个上面进入。入三摩地,到达入定的境界。他利用耳根起修,到达入定境界。那么,他用功的过程,简单明了的把原则给...

    南怀瑾

    观世音|观自在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653292587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关于“即身成佛”论述

    众生而宣说了种种法门,粗略看去,似觉多有相违之处。比如有些经典说有我,有些经典又说没有补特迦罗之我,有说涅槃诸法为空性,有说如来藏成实不空等等,但只要真正具有正规传承,或经过长期思修的人,便可知彼等...将三大阿僧祇劫释为三大恒沙毒恶之心。《宗镜录》云:“一念成佛。”《法华经·法师品》云:“须臾之,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《法华经·提婆达多品》中说八岁的龙女因献上宝珠,刹那间便已成佛,圆满相好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即身成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9312033890.html
  • 喜舍行愿门与观世音菩萨

    众生住安乐故,善男子,今当字汝,为观世音。”  2、以修四自利得名。  《楞严经耳根圆通章》谓菩萨自述,往昔恒河沙劫前,师事观世音如来,以思修,入于正定,观世音如来“叹我善得圆通法门,于大会中,授记我为观世音号”。  3由证果利他得名。  《法华经普门品》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“以何因缘,名观世音?”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:“善男子,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,受诸苦恼,是观世音菩萨,一心称名,观世音菩萨...

    释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439532.html
  • 唯识三性

    恢复了原来记忆的错误颠倒执着有实人实法的感觉。用唯识的话说,我们现在的正报体和依报体,就是原来颠倒妄想起惑造业所熏习的染污种子,在因缘成熟时生起的现行。如果我们现在思修佛法正见,所熏习的种子就叫做清净...遍计所执性,把这些法全部空掉之后,以圣者根本无分别智证到的空性是圆成实性,以圣者后得智证到的世界真实状况——真正的缘起法是依他起性。   在搞清楚什么是三性之后,修行方法也就清楚了:反复思修习凡夫见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241557.html
  • 《中阿含.尽智经》之行道次第

    有观法义,便习受持法;若有受持法,便习玩诵法;若有玩诵法,便习观法忍。”  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从思修,入三摩地”,行者从慧、思慧、修慧之次第而修习佛法,是得入三摩正定的一个程序,所以,此处除了奉事...《中阿含.尽智经》之行道次第  文 / 中台男众佛教学院教务长 见页法师  声、缘觉有二种智慧:尽智、无生智,“尽智”为断尽欲漏(漏,是烦恼的一种别称)、有漏、无明漏等三界烦恼,自知“此是苦,我...

    见页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6.html
  • 般若无尽藏

    是心境上的升华,更能感通外境,起种种妙用。犹如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〉中云:“彼佛教我从思修入三摩地。初于中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尽,尽不住,觉所觉空,空觉极圆,...众生的起心动念,声救难,开万法门,现千手眼──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”。证达般若智慧,这念心便能够超越生死,起无尽的大机大用,是实证实得的。  但复本时性 更无一法新  如何开启般若智慧?...

    见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2846482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成道

    佛座下,从思修而得成道的。初由耳门下手起修,回光反照,心光内注,看能闻者究竟是谁?所既有动静生灭,能本自无有动摇,由此足证,有动摇者,即受生灭,不动摇者,无有生灭。世人不明能之性,本无生灭,只知所之声尘,是有是无,故遗失真心,认物为己,物生我也随生,物灭我也随灭,所以不能跳出生死轮回。  观世音菩萨并不循凡夫知见,随动静生灭等尘奔驰,而是内观性,从浅至深,逐渐入流亡所,背尘合觉,使动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547672.html
  • 佛教对生命之认识

    清净的佛性。不如幻如化是说有永恒常住的实体。   这里发生现象、本体认识的二元论。但这是为初学者方便说是如此。为久学者(通达佛法、思修很久的),龙树菩萨说:「生灭如幻如化,不生不灭如幻如化。」能通达...住□婆沙论说:「小乘五百部,毕竟空,如刀伤心。」就是说小乘佛学闻到大乘佛学毕竟空的道理,犹如刀伤心。然而大乘无我论是从缘起建立的。原始佛教都谈无我,无我即空。我在此仅简略介绍根本观念。如何达到无我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0651136.html
  • 六度与十自在

    斋,比丘戒等,别别解脱诸罪恶故。  摄善法戒:摄受修行一切善法,如施戒忍,思修,积集福智二资粮。  饶益有情戒:於诸有情拔苦与乐,修四摄(布施,爱语,同事,利行)等。  因持戒波罗密多,於诸妙善身...有情调伏界,一切智知,了达无碍。於诸境界善了达已,更能善巧自在施设种种微妙教法,令他有情法开悟而得度济。由无分别智,圆证法性,断诸障已,故能自在无滞无碍了达诸界施设诸法。所以由智慧波罗密多圆满得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851669.html
  • 坛经的启示

    又能在舍护之间,影响行动坐卧及人事往来。如此路则由窄至宽,由有路至无路,而所愿之觉慧与慈悲之修行关要,渐成一味。   所有这些思修,在有德之师引导下,一定会学有所成。我即知自己实是凡愚,就不好...

    圆刚、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5255982.html